上海南华电气厂房内深井接地施工

上海南华电气厂房内深井接地施工

分享
  • 产品详情
  • 产品参数

一、雷击实验放电独立接地的核心定义与作用

  • 定义:针对雷击实验中模拟雷电放电的大电流(通常为数千至数十万安培,持续时间微秒至毫秒级)设计的专用接地系统,其接地体、引下线与其他接地系统无任何电气连接,形成独立的电流泄放通道。

  • 核心作用

    1. 保障实验准确性:避免放电电流窜入其他接地系统(如测试仪器接地),导致测试信号干扰(如波形畸变);

    2. 保护设备与人员安全:快速泄放巨大放电电流,降低接地体周围跨步电压、接触电压,防止实验设备被反击电压损坏或人员触电;

    3. 隔离干扰:防止放电产生的电磁脉冲(EMP)通过共地路径干扰实验室其他精密仪器(如示波器、数据采集系统)。


二、与普通独立接地的核心差异(特殊性)

雷击实验放电的极端特性(大电流、短时冲击、强电磁干扰),使其独立接地与常规厂房独立接地(如设备保护接地)有显著区别:

对比维度普通独立接地(如设备保护)雷击实验放电独立接地
电流特性工频小电流(安培级)冲击大电流(千安至百千安级,微秒级)
关键指标工频接地电阻(长期稳定)冲击接地电阻(暂态响应特性)
核心风险接地电阻超标导致触电大电流下接地体熔断、跨步电压过高
电磁兼容性要求低(主要防杂散电流)极高(防电磁脉冲干扰测试系统)

三、雷击实验放电独立接地系统的组成

系统需围绕 “快速泄放冲击电流、降低暂态阻抗、减少电磁辐射” 设计,核心组成包括:

1. 放电接地体(主接地极)

直接与放电回路连接,承担泄放冲击电流的核心功能,需满足热稳定(抗大电流熔断)和冲击导电性能(低阻抗):

  • 材质与规格:优先选用高导电率、高强度材料,如紫铜棒、铜包钢复合导体或镀锌钢管;若电流极大(如 100kA 以上),可采用多极并联。

  • 布置形式:根据实验电流大小选择:

    • 小电流实验(≤10kA):水平接地网(铜带网格,网格间距 1-2m)+ 垂直接地极(长度 2-3m);

    • 大电流实验(≥50kA):深井接地(利用深层土壤低阻抗)+ 水平外延接地带(向四周延伸 5-10m,扩大泄流面积)。


2. 冲击引下线(放电连接线)

连接放电源(如冲击电流发生器输出端)与接地体的导体,需低阻抗、短路径,避免电感过大导致暂态电压升高:

  • 材质与截面:铜缆(纯度≥99.9%)或铜排(截面根据电流计算,如 100kA 冲击电流需≥500mm²);

  • 敷设要求:短直路径(长度≤10m),避免弯曲;沿地面明敷或穿绝缘管(防机械损伤),与其他线缆间距≥2m(防电磁耦合干扰)。

3. 隔离带与屏蔽结构

防止放电电流产生的电磁场干扰测试系统,同时限制跨步电压范围:

  • 物理隔离:独立接地体与实验室其他接地体(如仪器接地)间距≥10m(距离不足时可设绝缘沟,沟宽≥0.5m,深≥1m,填充绝缘材料如石英砂);

  • 屏蔽网:在接地体周围 3-5m 范围设置金属屏蔽网(镀锌扁钢焊接),并与接地体连接,降低地表电位梯度。

4. 测试接口与监测装置

  • 预留冲击接地电阻测试接口(连接冲击电流发生器的监测端);

  • 安装电流传感器(如罗氏线圈)和电压传感器,实时记录放电电流波形与接地体电位。

四、设计关键技术要点

1. 冲击接地电阻的控制

雷击实验中,冲击接地电阻(R_i) 是核心指标(而非工频电阻),需通过设计使其满足:

  • 小电流实验(≤20kA):R_i ≤ 10Ω;

  • 大电流实验(≥50kA):R_i ≤ 5Ω(避免接地体电位过高导致反击)。
    降低冲击电阻的措施:

  • 采用 “深井 + 水平网” 复合接地:深井深入低阻土层(如地下水位以下),水平网扩大泄流面积,利用土壤电离效应(大电流下土壤击穿,等效降低电阻);

  • 填充高能降阻剂:选用适应冲击电流的纳米碳降阻剂(不腐蚀、耐冲击),填充于接地体周围,增强土壤导电性。

2. 热稳定与机械强度校验

冲击电流短时(微秒级)通过接地体时,会产生瞬时高温,需校验导体是否熔断:

  • 热稳定计算公式:(S 为导体截面,I 为冲击电流峰值,t 为半峰值时间,C 为材质系数:铜取 120,钢取 70);
    例:100kA、10μs 冲击电流下,铜导体截面需≥ (实际需放大 2-3 倍余量)。

3. 跨步电压与接触电压防护

大电流泄放时,接地体周围地面会形成高电位梯度(距接地体 1m 处电压可能达数万伏),需通过设计降低安全风险:

  • 设置安全围栏:围栏距离接地体≥5m(或计算跨步电压≤70V 的范围);

  • 地表铺设导电层:在接地体周围 3-5m 范围铺设镀锌钢板或铜网(厚度≥2mm),并与接地体连接,降低地表电位梯度。

4. 电磁兼容设计

放电电流产生的强电磁场(磁场强度可达数万 A/m)会干扰测试仪器(如示波器、数据采集卡),需:

  • 接地体与测试区保持足够距离(≥10m),或设置电磁屏蔽墙(钢板厚度≥3mm);

  • 测试仪器接地采用独立屏蔽接地(与放电接地体完全隔离),信号线穿金属管并单端接地。

五、施工与验收要求

1. 施工要点

  • 接地体连接:引下线与接地体采用放热焊接(焊接点截面≥导体截面),避免螺栓连接(大电流下可能打火);

  • 防腐处理:铜材质需镀锡,钢材质需热镀锌 + 涂覆防腐漆(适应实验场地可能的潮湿环境);

  • 回填要求:接地体周围回填细土 + 降阻剂(分层夯实,避免空洞),确保与土壤紧密接触。

2. 验收测试

  • 冲击接地电阻测试:使用冲击电流发生器(输出 1.2/50μs 或 8/20μs 标准波形),测量不同电流下的 R_i(如 10kA、50kA 时的电阻值);

  • 热稳定测试:施加额定冲击电流 3 次,检查接地体无熔断、焊接点无开裂;

  • 电磁干扰测试:在测试区测量电磁场强度(距放电点 10m 处磁场强度应≤1000A/m),确保不影响仪器正常工作。

六、典型应用场景

  • 雷电防护产品测试(如避雷器、浪涌保护器的通流容量实验);

  • 建筑材料耐雷性能测试(如接闪带、金属屋面的雷击承载实验);

  • 电力设备抗雷实验(如变压器、开关柜的雷电冲击耐压测试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