雷击实验放电的极端特性(大电流、短时冲击、强电磁干扰),使其独立接地与常规厂房独立接地(如设备保护接地)有显著区别:
对比维度 | 普通独立接地(如设备保护) | 雷击实验放电独立接地 |
---|
电流特性 | 工频小电流(安培级) | 冲击大电流(千安至百千安级,微秒级) |
关键指标 | 工频接地电阻(长期稳定) | 冲击接地电阻(暂态响应特性) |
核心风险 | 接地电阻超标导致触电 | 大电流下接地体熔断、跨步电压过高 |
电磁兼容性要求 | 低(主要防杂散电流) | 极高(防电磁脉冲干扰测试系统) |
系统需围绕 “快速泄放冲击电流、降低暂态阻抗、减少电磁辐射” 设计,核心组成包括:
直接与放电回路连接,承担泄放冲击电流的核心功能,需满足热稳定(抗大电流熔断)和冲击导电性能(低阻抗):
连接放电源(如冲击电流发生器输出端)与接地体的导体,需低阻抗、短路径,避免电感过大导致暂态电压升高:
防止放电电流产生的电磁场干扰测试系统,同时限制跨步电压范围:
雷击实验中,冲击接地电阻(R_i) 是核心指标(而非工频电阻),需通过设计使其满足:
小电流实验(≤20kA):R_i ≤ 10Ω;
大电流实验(≥50kA):R_i ≤ 5Ω(避免接地体电位过高导致反击)。
降低冲击电阻的措施:
采用 “深井 + 水平网” 复合接地:深井深入低阻土层(如地下水位以下),水平网扩大泄流面积,利用土壤电离效应(大电流下土壤击穿,等效降低电阻);
填充高能降阻剂:选用适应冲击电流的纳米碳降阻剂(不腐蚀、耐冲击),填充于接地体周围,增强土壤导电性。
冲击电流短时(微秒级)通过接地体时,会产生瞬时高温,需校验导体是否熔断:
大电流泄放时,接地体周围地面会形成高电位梯度(距接地体 1m 处电压可能达数万伏),需通过设计降低安全风险:
放电电流产生的强电磁场(磁场强度可达数万 A/m)会干扰测试仪器(如示波器、数据采集卡),需:
接地体连接:引下线与接地体采用放热焊接(焊接点截面≥导体截面),避免螺栓连接(大电流下可能打火);
防腐处理:铜材质需镀锡,钢材质需热镀锌 + 涂覆防腐漆(适应实验场地可能的潮湿环境);
回填要求:接地体周围回填细土 + 降阻剂(分层夯实,避免空洞),确保与土壤紧密接触。
冲击接地电阻测试:使用冲击电流发生器(输出 1.2/50μs 或 8/20μs 标准波形),测量不同电流下的 R_i(如 10kA、50kA 时的电阻值);
热稳定测试:施加额定冲击电流 3 次,检查接地体无熔断、焊接点无开裂;
电磁干扰测试:在测试区测量电磁场强度(距放电点 10m 处磁场强度应≤1000A/m),确保不影响仪器正常工作。
雷电防护产品测试(如避雷器、浪涌保护器的通流容量实验);
建筑材料耐雷性能测试(如接闪带、金属屋面的雷击承载实验);
电力设备抗雷实验(如变压器、开关柜的雷电冲击耐压测试)。